俄罗斯世界杯或俄罗斯世界杯重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俄罗斯世界杯,以及俄罗斯世界杯重播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俄罗斯世界杯:一本万利的经济账,一场拉动GDP的巨大变革

2018俄罗斯世界杯终于落下大幕,过去一个多月,在这片面积超过170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1.5亿人的热情彻底点燃。

如果说创纪录地杀入八强让俄罗斯足球和俄罗斯民众在当下找到了快乐的足够理由,那么成功举办一届世界杯给俄罗斯带来的影响恐怕要更加深远。

俄罗斯世界杯总投入中,用于改建和扩建相应场馆和训练场的开支就超预算47%。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预算和超支

这是一届史上最昂贵的世界杯,在南非世界杯耗资60亿美元、巴西世界杯豪掷110亿美元之后,俄罗斯世界杯的总投入达到了惊人的132亿美元,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从下诺夫哥罗德到索契……

围绕着11座承办城市为核心的世界杯相关项目达到218个,其中仅用于改建和扩建相应场馆和训练场的开支就超预算47%。

不能不提到圣彼得堡泽尼特球场,这座为世界杯兴建的现代化体育场2017年3月份刚刚完工,耗资达到17亿美元,超越了英国的新温布利球场,成为当世也是史上最昂贵的足球场。

矗立在芬兰湾边如宇宙飞船一般的圣彼得堡球场只是俄罗斯世界杯的一个缩影,对于这样一个无比渴望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展示实力与形象的国度而言,投入就是关键词。

但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索契冬奥会510亿美元的投入,本届世界杯俄罗斯已经有所调控(索契冬奥会公布的营销收入仅为13亿美元),而俄罗斯人举办世界杯的目的并不只是赚吆喝那么简单。

前来观战的外国球迷。

旅游业的集中爆发

从俄罗斯世界杯组委会发布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影响》报告来看,俄罗斯世界杯承担着提振俄罗斯经济的重任。

2010年之后,国际油价开始下跌,加之欧美的经济制裁和封锁,卢布贬值,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俄罗斯经济需要寻求转型,世界杯被认为是一个契机。

首当其冲的是拉动消费,而世界杯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

在世界杯的各项收入中,最直接的收入来自于旅游业,国际足联的报告宣称,世界杯期间,约有60万外国游客涌入俄罗斯,以每名游客平均逗留12天计算,就能给俄罗斯带来19.49亿美元的收入。

孩子们在未建成的球场工地外踢球。

此间,俄罗斯旅游局给出的入境游客数据有较大出入,但最终的收入预测大体相似:150万外国游客来到俄罗斯,以每名游客1000欧元的消费计算,就能实现大约16亿美元的进账……

当下一系列数据统计并不完全准确,不过相关产业的短期井喷显然是不争的事实。

先期收集的数据显示,世界杯期间莫斯科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超10倍,赴俄机票订量同比增长超400%,价码也水涨船高,小组赛期间星级酒店单日标价增长4倍至10倍不等。

俄餐饮业和酒店业者联合会副会长瓦季姆·普拉索夫就曾给出过评估,俄罗斯四星或五星级酒店收入可望增长40%,三星级酒店收入增幅也可达15%。

世界杯纪念品官方商店。

拉动经济,增长GDP

除却显而易见的收入,一届世界杯对国家经济的持续正面影响更为东道主所看重。

主办方透露,基于筹备世界杯的前期投资效应,世界杯已经给俄罗斯带来了22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就包括建筑业7.9万人、宾馆餐饮业3.8万人、运输和通信业1.8万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1.8万人……而未来5年还将创造16万到24万个就业岗位。

俄罗斯政府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成功申办世界杯后的10年内,2013至2023年间,世界杯将拉动俄GDP260亿至308亿美元,有望占到俄罗斯GDP总量的2%。

这样的判断得到了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支持,该公司认为2018世界杯将从整体上为俄罗斯经济带来约150亿美元的收益,而在未来5年,仍可带动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加6亿美元至10亿美元。

主办方十分乐观,除了已经得到的数据统计,很大程度也来自于历史的佐证。

从1998年开始,世界杯这项体育领域最受瞩目的赛事已经成为一个“赚钱的买卖”,1998年法国世界杯为GDP增长贡献了1%,2002年韩日世界杯这个数据为0.74%,南非世界杯为0.4%,即便是德国和巴西世界杯也能为GDP增长贡献0.2%。

其中法国世界杯前国民生产总值一度为负增长,世界杯后GDP转负为正,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前夕,法国经济及财政部长勒梅尔还公开表示,即便是异地夺冠,也会对法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裕利安怡集团首席经济师苏布朗对2018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预测也已由1.8%增加至1.9%。

在南非和巴西,则分别创造了13万和50万的工作机会。长期来看,俄罗斯在世界杯上的巨大投入,比如建设的球场、道路、酒店、体育设施等在未来可以继续使用,世界杯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刺激比眼前账面上的收入更令人期待。

陆军工兵在比赛场馆的草坪里扫雷。

场馆投入如何回本?

当然,当下也存在不同的声音。

经济专家德米特里·库利科夫在世界杯筹备期就认为,在场馆建设的过多投资并不明智。

“为赛事而建的基础设施只有在未来得到积极使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为经济的长期增长创造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最主要的投入应该放在交通基础设施上,而不是体育场馆。”

此间,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也坚持认为,对于一个经济体量巨大的国家而言,一个只持续一个月的活动能够起到的刺激和影响相当有限,而对于收入增长明显的酒店、交通和零售业,穆迪投资坦言:

“这些收入是一次性的,只存在于世界杯期间,之后不会有实质改变。”

关于场馆方面的投入,普京曾做过表态,“我现在想对我在这些地区的同事发表讲话,请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跳蚤市场之类的东西出现在这些体育场。”

言下之意,体育场和基础设施不会荒废,还将继续使用以发挥其将潜在价值。

而从11座世界杯赛事承办城市的调查中获悉,因为筹备世界杯的刺激,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从之前的54%增长到83%。

无论如何,俄罗斯世界杯目前给出的经济答卷的确不错,但能否依靠世界杯带来交通、酒店及餐饮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俄罗斯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依然任重道远。

回顾京报体育世界杯观战手册——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

京报体育 | 记者 卓然

卡塔尔世界杯开赛在即。11月18日,北京日报社体育新闻部推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观战手册《读卡》。从2002年韩日世界杯至今,每届世界杯开幕前,京报体育都如约推出观战指南,陪你度过一段难忘的足球时光,也是这一本薄薄的手册,帮你留下岁月的记忆。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观战手册名字很有特点——《俄罗斯方块》,将举办国名与日常生活元素结合在一起。手册以介绍32支参赛球队的当家球员过往表现及目前状态为主,引出球队现状和前景。同时,手册延续上届设计,使用通版方式详细展现赛程,方便球迷边看球边记比分,最终这本手册实现了实用和收藏双重价值。

“超长补时”的世界杯,短视频时代的一股逆流丨天方足谈Ⅳ

(农健/图)

看一场足球比赛,我们需要花更多时间了!“超长补时时代”悄无声息就到来。

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打完第一轮,像巴西与塞尔维亚的上半场仅补时1分钟已是异类。英格兰与伊朗的比赛最为极端,因为伊朗守门员贝兰万德和英格兰后卫马奎尔先后受伤,比赛上下半场加起来补了27分多钟——几乎是一场加时赛的长度。其余赛事,大多数半场伤停补时都去到7-9分钟。

在一个刷15秒短视频已成生活习惯的今天,至少15分钟的补时规则就像一股逆流。感觉哪里不对,又说不出来,它科学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只需先问自己,看比赛直播的过程中,能忍住不看手机吗?

一个光秃秃的比赛画面肯定不行,你还需要和朋友们云交流,或群聊或发朋友圈希望得到点赞和回复。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将用户留在直播屏幕前,各平台提供了直播聊天室、弹幕、红包等等功能,毫无疑问,它们已经彻底覆盖在比赛画面之上,逼着你在缝隙里看球。

一场注意力经济的争夺,最终导致的却是注意力分散。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1日,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B组第1轮,英格兰队和伊朗队的比赛,因伊朗守门员贝兰万德和英格兰后卫马奎尔先后受伤,全场比赛加起来补时达27分多钟。 (视觉中国/图)

成长在上世纪的人,还经历过抱着收音机也能津津有味听完一场比赛直播,现在比赛集锦全网都有,90分钟浓缩成两三分钟喂给你,不会错过每一个精彩镜头,但它们的噱头怎么也比不上“三分钟读完一本世界名著”。

球员里的文艺青年马塔,就因为“代沟”困惑过,他发现小孩子问他的全是球鞋款式、发型服饰,几乎没人问一句足球技巧,于是悲呼:“足球正在失去本质,人们更多地谈论庆祝动作而不是破门瞬间。”

近几年各平台争抢流量先下手的,便是占据比赛集锦和短视频版权先机。守完两小时可能得到一个0比0,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场浪费生命的冒险,短视频平台上最流行的却也不是集锦,而是“网红球员”,卢卡库、斯特林、马奎尔、林加德……自带搞笑属性球员的快乐足球串烧,趣味胜过一场比赛的流水账。

靠娱乐化流量抓住的观众,有多少能转化成真球迷,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近年来足坛的一个课题便是“足球观众流失”,让比赛节奏更紧凑的NBA化规则改革、填实比赛内容把观众找回来,超长补时的动机可能就来自于此。

早在2017年,荷兰名宿范巴斯滕在担任国际足联技术发展部总监时,就发现裁判员的补时习惯通常是上半场补时1-2分钟、下半场补时3-4分钟,不管发生什么状况都是这个思维定势,于是他也提出了世界杯比赛改用“60分钟停表”模式,犯规、出界等比赛中断都会按表暂停时间,以此来增加净比赛时间——就像NBA那样。

足球规则一直在变革,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很多东西,其实都还很年轻。1970年之前的世界杯没有红黄牌,1994年之前的世界杯小组赛获胜队只积2分(今天是3分制),每一次改革都是为了让比赛更具悬念。

伤停补时规则稍微久远一点,相传是1891年阿斯顿维拉门将在比赛末段为拖延时间,故意把球大脚踢出球场外远远的,大家为了限制这种行为,就发明了补时。

作为一个存在百年以上的规则,伤停补时很长一段时间都由裁判做主,一旦超过5分钟就很容易引来争议。英超曾经的专有名词“弗格森时间”,就是对手用来讽刺曼联经常受裁判照顾,不补时到他们进球追平或绝杀绝不吹哨。而相对应的争议则是,总有球队以耍无赖式的延迟开球、诈伤“卧草”、挑衅争吵等行为,来让比赛变得支离破碎,帮助他们对抗强队。

国际足联也意识到得治这些“拖延症”。作为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的前名哨科里纳,其实在2022年4月就已经预告了卡塔尔世界杯“半场9分钟补时或将成为常态”。那时并没有太多人注意到这个消息,我们对此不会有太大概念,直到它真切发生在自己观赛时。

科里纳认为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作为一名观众,不管买票进场,还是在家看电视,90分钟的足球比赛实际只有46分钟在认真踢,以为我花钱买的是五折的比赛。9分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但可以让观众多享受一会足球。”

总结起来,暂时没有办法减少非比赛时间,延长补时就成为唯一办法。

其实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补时已经被适当延长,但还没有今天这样动辄十几分钟这么夸张,唯有裁判观看VAR(视频助理裁判)回放时,大家才会意识到时间在流逝。这是VAR第一次被引入世界杯,对了,在2018之前那十年,足球界在讨论的话题是要不要增加底线裁判,结果这一岗位新生不久,就随着VAR的到来成为历史。

VAR(视频助理裁判)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开始被引入。图为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2日,卡塔尔世界杯C组首轮阿根廷队和沙特阿拉伯队的比赛,VAR对越位的判定。 (视觉中国/图)

科技一旦进入轨道,一切就都将被剧烈而迅速地改变。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所应用的技术更为全面,首次启用的“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SAOT)”已经发挥巨大优势,人力显然无法比特制摄像机、球内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系统的三位一体更准确;同时,球员任何细微的犯规也都将在场内外多达42台摄像机的监视下无所遁形。大家慢慢可能会习惯,智能机器人可以取代裁判。

马克思当年就已经发现,机器的出现不仅没能解放工人,反而增加了工作时间和强度。足球果然也一样,在科技进步到可以维护球场内一切公平判罚之后,是时候让球员们卷起来了,不许他们在球场上有一丝偷懒。

我们曾经在欣赏足球技巧和战术同时,还能容纳一点野性和狡黠,所以才有马拉多纳那样的英雄。如今马拉多纳去世两周年了,世界杯越来越“纯粹”,纯粹得球员只需要靠结果和数据说话,纯粹得离我们熟悉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远。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黄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