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2德国足球国家队,以及德国足球队在那一年获得过冠军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继续低迷!德国遭遇3场不胜,球迷更关注的是昔日德甲冠军的告别
- 2,(体育)足球——拜仁慕尼黑队庆祝德甲夺冠
- 3,德甲:拜仁慕尼黑末轮取胜 夺得本赛季冠军
- 4,德国议员:不和中国密切合作,德或将面临动荡、自我孤立和工业衰退
继续低迷!德国遭遇3场不胜,球迷更关注的是昔日德甲冠军的告别
北京时间6月17日凌晨,在华沙体育场举行的友谊赛中,德国0-1不敌波兰。
德国队自2022年6月以来首次连续3场比赛不胜。此前他们2比3不敌比利时,3比3平乌克兰。
在令人失望地战平乌克兰后,德国队的表现继续让球迷不满。虽然不是最强阵容,但德国队实力也算得上比波兰强。在华沙赛场,弗里克的弟子们以67%的控球率创造了压倒性的比赛。弗茨和他的队友完成了26次射门,其中10次射正,但凭借守门员沃伊切赫·什琴斯尼出色的反应,波兰队未能让德国队进球。
德国队未能僵局,反而在第31分钟被雅库布·基维尔打进唯一一球。这位身穿阿森纳球衣的年轻球星利用角球的机会攻破了2022/23赛季西甲最佳门将特尔施特根把守的大门。
基维尔打进了职业生涯首粒国家队进球,也为波兰队带来了3连败后的首场胜利。
6月21日,德国将与哥伦比亚进行第三场友谊赛。与此同时,波兰将迎战摩尔多瓦。德国不必参加2024年欧洲杯预选赛,因为他们是明年夏天举行的欧洲杯的东道主。
事实上相比德国队的输球,本场比赛更值得书写的是德国球员列队为布拉什奇科夫斯基列队鼓掌的一幕,这是他在波兰国家队的最后一场比赛。
第16分钟,雅库布·布拉什奇科夫斯基被换下,米哈尔·斯科拉斯上场。随即,波兰球员、德国球员、裁判组排成两排,向这位前波兰球员致敬。
德国球迷也与主场球迷一道,向这位出生于1985年的老将致敬,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绝。
来到场边,妻子和孩子等待着这位老将,这位2012年德甲冠军成员泪流满面。
于2006年加入波兰国家队,17年后,他为波兰队出场109次,打进21球,助攻21次。在他的巅峰时期,布拉什奇科夫斯基 凭借他的速度、带球能力和传中能力成为所有防守者的恐惧。他曾随多特蒙德连续2次夺得德甲冠军,分别是2011年和2012年。
布拉什奇科夫斯基 承认他已经实现了为国家队效力的梦想。“一切都结束了,但这就是生活,我们需要接受它,”这位 37 岁的老人说。
这位前多特蒙德球员从国家队退役,但仍然是维斯拉克拉科夫队的一名球员。2020年,布拉什奇科夫斯基和一些朋友出资购买了该俱乐部的股份。
(体育)足球——拜仁慕尼黑队庆祝德甲夺冠
当日,拜仁慕尼黑队在慕尼黑市中心举行活动,庆祝球队获得2022-2023赛季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基米希在庆祝活动上。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穆勒(右)在庆祝活动上。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穆勒(中)在庆祝活动上高举冠军奖盘。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诺伊尔在庆祝活动上高举冠军奖盘。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科曼在庆祝活动上。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格纳布里在庆祝活动上。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索默在庆祝活动上。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在庆祝活动上。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马内在庆祝活动上。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格雷茨卡在庆祝活动上。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穆夏拉在庆祝活动上。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5月28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基米希(前左)与格纳布里在庆祝活动上。 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德甲:拜仁慕尼黑末轮取胜 夺得本赛季冠军
5月27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托马斯·穆勒(下中)在颁奖仪式上捧起冠军奖盘庆祝。新华社/路透
当日,在2022-2023赛季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第34轮比赛中,拜仁慕尼黑队客场以2比1战胜科隆队,以净胜球优势超越同积分的多特蒙德队,获得本赛季冠军。
5月27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在颁奖仪式上庆祝。新华社/路透
5月27日,拜仁慕尼黑队守门员诺伊尔(中)在颁奖仪式上捧起冠军奖盘庆祝。新华社/路透
5月27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穆夏拉(左)在比赛中进球后庆祝。新华社/美联
5月27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科曼(右)在比赛中进球后庆祝。新华社/法新
5月27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格纳布里(右,后)在比赛后与队友坎塞洛庆祝。新华社/路透
5月27日,拜仁慕尼黑队主教练图赫尔(左三)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美联
5月27日,拜仁慕尼黑队球员穆夏拉(中)与队友阿方索·戴维斯(右)在比赛后捧起冠军奖盘庆祝。新华社/路透
德国议员:不和中国密切合作,德或将面临动荡、自我孤立和工业衰退
德国联邦议院左翼党议员塞维姆·达格德伦(Sevim Dagdelen)日前结束访华行程,她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如果没有和中国的密切合作,德国除了面临重大社会动荡之外,还有可能面临自我孤立和工业衰退。所谓对华“脱钩”“降低风险”的做法对德国和欧洲经济而言愚蠢至极。达格德伦表示,德国政府不应参与美国正在推行的对华对抗政策当中,应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和对话,并倡导欧盟推行独立的对华政策。
达格德伦现为德国联邦议员、外交事务委员会议会小组协调员,同时担任联邦议院德中议会小组副主席。达格德伦曾表示,美国及其盟友向俄罗斯发起军事挑战的悲剧,现在似乎正在以一场危险的闹剧形式对中国重演。美国正想方设法将德国和日本推到前台。针对德国向乌克兰提供“豹”式坦克的决定,达格德伦批评“该决定是历史错误”。
达格德伦于5月29日至6月6日访问北京、成都和上海,与中国政府机构、高校学者以及相关企业交流会谈,重点讨论了德中关系、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世界多极秩序等议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达格德伦说,美国试图将德国推向其对华对抗政策的前线,德国政府必须抵制这种行为。德国几十万个工作岗位依赖于良好的德中关系,特别是制造业和贸易方面的合作。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2年德国和中国双边贸易额约为3000亿欧元。如果没有和中国的密切合作,德国除了面临重大社会动荡之外,还有可能面临自我孤立和工业衰退。与达格德伦交流的德国公司对此也持有相似观点。
访华期间中国对话伙伴的智慧给达格德伦留下深刻印象,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想当然地认为,可以基于外部评判好坏的标准“摆布”中国,这是最严重的误解。“西方精英群体并未真正摆脱殖民历史思想,他们在伊拉克、阿富汗等残酷的战争中负有责任,但长期的傲慢导致他们有种错觉——他们可以或者必须‘调教’‘全球南方’国家。”达格德伦说,“他们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一个多极化的、高度重视主权和相互尊重的世界。”
在美国和欧盟的一些人主张与中国“脱钩”时,德国外长贝尔伯克4月访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5月访问德国。另据新华社报道,秦刚5月31日在北京会见德国总理外事顾问普吕特纳。双方重点就共同做好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筹备工作深入沟通,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
谈及近期中德之间频繁的互动时,达格德伦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这些外交接触非常重要,若能恢复迄今为止已达成却被搁置的对话形式,定期进行政府间磋商,进而发展德中友好关系就更好了。不过,德国政府目前似乎并未推行独立的对华外交政策,而是基本听从华盛顿的“指示”,这对德国民众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各国外长5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场会议上讨论了中欧关系,由欧盟对外行动署起草的一份内部文件称,尽管需要降低欧洲所面临的风险,但不应断绝与中国的联系。美国《政治报》网站评论认为,在华盛顿和北京的关系紧张加剧之际,欧盟正呼吁各成员国政府保持与中国对话。
“不幸的是,这些只是烟雾弹”。达格德伦说,“降低风险”是“脱钩”的另一种说法,这对德国和欧洲经济来说是种愚蠢至极的做法。事实是,欧盟想要对中国发起一场经济战争。欧盟正在考虑对俄罗斯实施第11轮制裁,中国企业首次被列入其中。欧盟成员荷兰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芯片出口管制,从中期来看,由于巨大压力,预计欧盟也将向华盛顿的路线靠拢。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大使日前赴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和俄罗斯5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沟通。达格德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德国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毫无疑问可以在众多领域进行合作,以期在谈判桌上尽快结束俄乌冲突。然而,若德国政府与美国选择对俄罗斯发动北约代理人战争,向乌克兰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武器,同时加剧对莫斯科残酷的经济制裁,那么为和平解决俄乌冲突留下的空间则很小。达格德伦称,“我对中国调解俄乌冲突的毅力和决心非常尊重,无论短期内成功的机会有多少,都必须尝试这种努力。”
达格德伦表示,德国正在向北约的代理人战争和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倾注大量资源,可问题是,这种做法能够持续多久?能源和食品的高通胀率让德国人遭遇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工资缩水,德国经济陷入衰退。最新调查显示,约2/3德国人反对向乌克兰武装部队提供战机。“然而,给我的印象是,只有当华盛顿方面愿意考虑立即停火时,我们才会看到柏林有所改变。”达格德伦这样说。
“美国的精英们踏在尸体上行走。”达格德伦曾呼吁美国军队离开德国,并称“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战争、违反国际法和支持政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达格德伦进一步解释说,美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一条血腥的足迹,为保护其帝国主义利益,美国的精英们踏在尸体上行走。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60至70年代发生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战争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布朗大学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最新调查显示,“9·11”之后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也门、利比亚和巴基斯坦的战争中至少夺取450万人的生命,使3800万人流离失所。美国发动的战争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驻扎阿富汗20年之后,该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现在仍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
“然而,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对在战争中死去的数百万人负责,这证明了西方的双重标准。”达格德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为应对全球霸主地位的衰落,美国冒着可能触发大规模战争的风险,升级针对中国的政策,在此背景下试图以牺牲欧洲为代价,让欧洲作为美国对华冲突的前线。她认为,美国试图阻止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发展独立的外交政策,是对未来德中、欧中关系的最大阻碍。 (记者 邢晓婧 于金翠 王子璇)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