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布莱切利四人组讲的是真事吗,以及布莱切利四人组被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身手、头脑、颜值,你倾慕哪款女间谍?
虽然口碑不佳,但最近开画的《黑寡妇》无疑是眼下在全球范围内话题度最高的电影之一。
其实,除了超级英雄,黑寡妇另一个著名身份是美俄两国的双面间谍。
女间谍,从来都是一个充满危险及迷人色彩的“职业”。她们有的靠天使面孔与精湛“演技”与对手周旋;有的天赋异禀,比如密码破译,在斗室内就能掌握半个世界的机密要闻;还有的,则靠拳脚打天下——当然,银幕上那些传奇女间谍们更多时候是几大优势兼具。
1931年,女间谍第一次出现在了大银幕上,而且一下就来了两部类似题材,主演还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大明星:葛丽泰·嘉宝(《魔女玛塔》)和玛琳·黛德丽(《羞辱》)——不用说,二人都是走颜值路线。
比如《魔女玛塔》的主角玛塔·哈丽,历史上确有其人。表面上,她是一战时期巴黎著名的脱衣舞演员,但其另一个身份则是法德两国的双面间谍。最终,一封由当时驻马德里的德军发往柏林的电报,暴露了玛塔的身份,导致她被法国军方逮捕,被判叛国罪处以枪决。
个人认为最难以复制的女间谍形象来自2006年的电影《黑皮书》,卡里斯·范·侯登集风情与楚楚可怜于一身,精准拿捏住了一个等待复仇的女人在爱与恨之间的尺度。
虽然间谍如果长相太出挑,会更加引人注目,增加暴露的风险,但美貌则经常是女间谍的武器。
所以诸如安吉丽娜·朱莉(《特工绍特》《史密斯夫妇》)、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红雀》)、苏菲·玛索(《超级女特工》)、戴安·克鲁格(《无耻混蛋》),当然还有“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等众多“女神”,都在大银幕上演绎过女特工。
《红雀》
《无耻混蛋》
对女间谍颇有情结的法国导演吕克·贝松,2019年执导的电影《安娜》找来了九头身的俄罗斯超模萨莎·露丝主演。虽然影片成色一般,但一张冷艳的脸,的确能颠倒众生。
同样模特出身的“塞皇”查理兹·塞隆,在《极寒之城》中的女间谍形象是一头个性的银发,既美又狠,难怪连“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都只能俯首称臣。
而片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是塞皇长达10多分钟的长镜头打戏。是的,银幕上的女间谍,性感美丽之外往往还会有凌厉的身手。最具代表性的或许就是大嘴美女朱莉演的“绍特”:跳得了楼,飚得了车,炸得了地堡,玩得了肉搏,简直就是一个摔不烂,打不死的超级女金刚。
《特工绍特》
而当年还意气风发,没有那么多“烂片”在手的吕克·贝松,和前妻安娜·帕里约(是的,也叫安娜)也曾创造过一个经典的女间谍角色:尼基塔。这个一身利落小黑裙、一双细高跟鞋,眼睛不眨就能克敌制胜的形象,此后又出现在法剧《尼基塔女郎》和美剧《尼基塔》里,其中美剧版本由已成为动作片女王的Maggie Q完美演绎——对了,她和前男友吴彦祖还主演了一部《赤裸特工》,不过“卖肉”的成分居多。
美剧《尼基塔》
其实大部分时间,间谍工作并没有电影中那样动辄追车枪战、火花四溅,很多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加密解密。比起拳脚,头脑才是她们的武器。
英剧《布莱切利四人组》聚焦的就是几位参与布莱切利破译工作的女间谍,她们或长于推理,或善于记忆,凭一串数字代码就能直接说出它代表的地理位置、驻扎军队人数、负责人员等等信息。
而在《碟中谍6:全面瓦解》中的“白寡妇”凡妮莎·柯比,也是靠脑力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非但最后能全身而退,还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也有人想打破女间谍就是美丽冷艳的“刻板成见”。比如喜剧演员梅丽莎·麦卡西饰演的苏珊,或许就是史上最胖女间谍了(《女间谍》),但看她穿着风衣、举着枪,别说,看着看着还真有点精英特工的范儿。
虽然我们迷恋间谍,但说到底,这是个颇为悲情的职业:时刻需要隐藏真实身份和感情,甚至连至亲也要欺骗——这对于更重情感的女人来说更为残酷。《间谍同盟》就聚焦于这个身份的悲剧性上。在间谍与妻子这两个无法调和与折中的身份中,玛丽昂·歌迪亚最终选择了后者——当然,受情感左右而成为失败间谍的最典型代表莫过于《色,戒》里的王佳芝了。
而在2020年的口碑佳作——日本电影《间谍之妻》中,苍井优因为对丈夫的爱,也追随其开启了情报工作,但也因为如此,她终究只能成为间谍丈夫棋局中的棋子。
我们无法苛责这些不够完美的女间谍,别忘了,成为间谍之前,她们也只是乱世中的普通女人。
那么,你最喜欢银幕上的哪位女间谍呢?
佳片有约 _ 女性侦探,让男人一边儿玩——布莱切利四人组
话佳片
叁月
前段时间关于电影和影视作品,一个叫做“贝克德尔测试(the bachedel test)”的名词出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个有趣的理论提出了检验影视作品是否是“又男又直”的三个问题:①这些电影中是否有一个以上的女性,并且有台词?②如果是,这些女性角色在电影中是否交谈过?③如果交谈了,有没有不与她们共同的心上人有关的谈话内容? 大部分的好莱坞电影都无法通过这个测试。不仅仅是好莱坞,这是全世界文化作品的通病。
这次要介绍的作品可以说不但完全通过这个测试,而且有四个有台词的女主角,她们谈论的内容全部是围绕着她们的“工作”——破案,开展的——女人做侦探,让男人一边儿玩去!
关于此剧的剧情介绍在这里不做赘述,我想先赞叹一下剧中女演员的强大演技。这四个角色分别负责情报、寻找规律、记忆、统筹,每个人都在二战中有战功的情报人员。作为曾经的功臣如今却淹没在战后普通又隐姓埋名的生活中该如何活下去,成了一个很大的命题。一个嫁给了家暴男loser,一个嫁给了高富帅做家庭主妇,一个成了图书管理员,一个恣意潇洒靠走私销货为生。
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无趣而没有挑战,无趣的生活是对天才的侮辱。
在这种情况下,连环命案让她们联系在一起,而更加可贵的是,在剧情和人物设计上的出彩,使整个故事非常的合理,使人物成为了女性本身。
——天才不是一开始就正确,天才笃定的东西也会被推翻——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情报。作为人脑“数学建模”的苏珊,在没有足够情报的情况下,出现了错误模型——其他人的重要性。
——在预见到可能直面罪犯甚至被“带走”的情况下,四个人迟疑,害怕,焦虑,惶恐,甚至几次三番退缩,最后甚至差点搭上了自己的命和孩子的命,但是渴望真相和嫉恶如仇的本能让这四位天才女性角色充满人性的光芒——尤其是她们拯救的是一群受害的年轻女性。
——第一季和第二季第一集的故事可以说都集中在战后“应激创伤”人群上,同样作为战后人员,四位女性和她们所面对的沉沦破坏者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她们不但基本适应了普通人的生活,而且还能合理运用自己的智慧,对抗性别歧视和犯罪。不但如此,她们还兼有着作为真正女性角色的魅力,她们美丽善良,理性隐忍,她们柔弱,害怕,但同时又无所畏惧。巧的是,战后应激创伤得罪犯都是男性,而优雅的生活下去的,是女性,我们是否可以应证那个老生常谈的规律:女性的环境适应能力要比男性强?
——作为片中唯一一个经常出镜的同时也被经常怀疑是罪犯的苏珊丈夫,作为一个合格的直男给各位男性树立了一个楷模形象。他大男子主义,同时又尊重妻子的行为和想法;他在事业上追求,同时也在夫妻感情、家庭关系上温柔细腻,虽然中途出现了嫌隙,但最后以“我老婆原来特么是个天才和功臣”结尾,皆大欢喜。而另一位露西的丈夫,则诠释了典型的直男癌loser家暴男,而露西的反抗是建立在姐妹们的帮助上进行的,这虽然不像《加奈和美加子》一样血债血还,却也一样展现了女性之间的伟大友谊和情感上的彼此扶持。
——BBC出品的英剧一向以精致著称,无论在剧情设计还是演员演技上都无可挑剔。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其中一个角色是《南希的情史》里的南希,虽然剧中没有明说,但种种迹象表明她可能也是个同志角色。不过,她是不是同志角色一点都不重要,因为剧情与演技、颜值已经足够撑起整部剧作,这就是四个天才业余女侦探的故事。
笔者是如此的希望有更多这样正面展现女性角色或者同志角色的剧作出现,因为只有摒弃了标签,才能回归剧作本身,才能塑造正面的、积极的、合理的、正常的的弱势群体角色,而不是妖魔化、夸张化这些角色,使这些角色变成炒作的噱头、政治正确的工具。毕竟,真正的不歧视就是无差别描写,而《布莱切利四人组》做到了这一点,它的角色自然细腻充满温度,剧情紧凑结构精致,如此好剧,你还在等什么呢。
文\By:猫厮酱
图\By:莫空
莫空de影志∣迷影们的欢乐空间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