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校园足球小知识,以及足球小知识之蹴鞠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足球基础知识介绍,看过后不会让人怀疑你的球迷身份
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进攻。以下是由我整理的关于足球知识大全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球场部分】
1、参赛人数:足球比赛双方各派11个人上场(包含守门员),总共22人。还有三个裁判在场。【备注:如果你看场上多出来一个穿若怪异的人,那应该是来乱的】。
2、一场足球比赛上下半场各45分钟,全场比赛总时长90分钟,上下半场中场可以休息15分钟。足球比赛可以进行补时,以补充损失的时间,但是原则上补时不应超过5分钟。
3.如果双方在全场打满后仍然未分出胜负,可以打加时赛,加时赛一共30分钟,分为上下半场,每半场15分钟,中间不休息,换边直接开战。如果在加时赛中仍然不分胜负,则进入点球大战,点球赛分为5轮,进球多者胜,如果五轮之后仍然不分胜负,那么进入单轮决胜负,一直到决出胜负为止。【备注:小组不会出现点球大战。】
4、点球是对方球员被本方球员在禁区内犯规,绊倒,或者手球之类的。此时对方球员在点球点罚点球。
5、角球是对方球员把球踢出了或者碰出了对方半场底线。此时本方球队在对方球队半场底线角旗范围内罚角球。
6、越位是指进攻方在传球瞬间当进攻队员较球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者时(特殊情况除外),即为处于越位位置。队员被判罚越位,裁判员应判由对方队员在越位地点踢间接任意球。如果该队员在对方球门区内越位,那么这个任意球可以在越位时所在球门区内任何地点执行。如果还不理解那么就是进攻方传球瞬间接球队员处于比防守方队员更接近球门的位置,哪怕超过半个身位也算。
7、边线界外球,对方球员将球踢出边线,此时判罚边线界外球。罚球时双脚不能跨越边线,不能跳跃抛球,而且只能用手来抛球。
8、任意球,为罚球的一种,一般为球员犯规时所判罚的球,分为直接任意球(可以直接射门得分)和间接任意球(不能直接射门得分)。【备注:4-8项记住名字即可。因为适当地蹦出这些专业名词,会让别人不再怀疑你的球迷身份】。
深度解析蹴鞠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生于战国,盛于唐宋,亡于明清
足球被誉为当今世界的第一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在当今的世界范围内有超过80万支足球队,正式登记注册的足球运动员更是已经突破了4000万人,如此庞大的注册运动员基数也让足球运动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水涨船高。不少人都知道,现代足球起源于欧洲的英格兰,而古代足球则起源于我们自己的国家--中国。那么足球在中国发展历史中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小编就来好好和大家念叨念叨。
足球的起源
哈巴斯托姆
一.哈巴斯托姆
很多人都以为足球的起源是在中国,这句话的确没有错,但足球并不仅仅只起源于中国。在中世纪时期,希腊人和罗马人为了解决闲暇时光创造出一种最早期的足球运动。他们在一块长方形场地中把皮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双方队员则互相用脚踢球。这种运动在中世纪时期成为了不少欧洲人的闲暇爱好,他们也将这一项运动称为哈巴斯托姆。
值得一提的是,哈巴斯托姆在欧洲并没有能够完全流传下来,在欧洲之后几百年的动荡中这项运动几乎销声匿迹,同时哈巴斯托姆在比赛中也始终没有设立过球门这一项关键道具,这也导致这一项运动始终和足球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
黄慎(清)《蹴鞠图》
二.蹴鞠
相比于前面已经和大家介绍过的哈巴斯托姆,起源于我们中国的蹴鞠可是地地道道被国际足联公认为足球初始模型。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国际足联的前主席阿维兰热便已经在访问中国的时候表示足球这项运动真正的鼻祖应该来自于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少年足球锦标赛中国际足联时任主席阿维兰热在开幕式致辞中再次向全世界明确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在2004年的时候国际足联正式在官方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中公布了对于足球起源地的判定,他们表示,经过历史学家以及人文学家详细的考察最终得出足球运动的的确确是起源于中国。
关于足球的起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有过非常激烈的争辩,不少国家都列举出了许许多多所谓的真实案例来表明自己才是足球的真正起源地。不过相比于那些国家,我们中国可是有着事实来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足球起源地。
蹴鞠起源于齐国都城临淄
在历史学家长期的考察中我们发现足球诞生于距今两三千年前的周朝诸侯国齐国(就是秦统一六国其中的一个),齐国的疆域目前涵盖于中国山东,被司马迁的《史记》评为春秋四大强国之一。
齐国王族观看蹴鞠
当时齐国的首都是现山东临淄,有一段时间在临淄出现了许多人使用一些用破布等物品包裹而成的球踢来踢去,当时齐国的行政人员看到了这种运动大感好奇,于是立马将这种运动汇报给了齐王,齐王对于这种考验身体协调能力以及配合意识的运动也非常之感兴趣,他下令将这种运动逐渐在宫廷内推广起来,并且在历史上第一次将这种运动命名为“蹴鞠”,这一项影响世界近3000年的伟大运动就这样被创造出来,并且直到今天依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运动。
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战乱让蹴鞠的发展陷入停滞尽管早在春秋战国的齐国时期便已经被创造出来,但蹴鞠的发展在春秋战国的天下大乱中却陷入了停滞。由于在东周末年的社会动荡,这种本可以尽早在中国大地流行起来的运动迟迟没能够广泛流传起来;同时当时各大政治力量的统治阶级忙于争权夺利瓜分天下,对于蹴鞠这项运动的重视度也非常缺乏,这两种因素也导致在东周末年蹴鞠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甚至有灭亡的危险。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大汉一统天下,蹴鞠重现辉煌后面秦国扫六合成功一统天下,不过秦朝存在时间实在是过于短暂,统治阶级还没来得及对蹴鞠做出一个体系型的编排便早早崩塌。不过在后面取而代之的汉朝中蹴鞠在其历史上第一次达到了巅峰时期。
汉人蹴鞠
汉朝统治阶级对于蹴鞠这项运动相当的感兴趣,他们不仅将这项运动重新在民间大力推广起来,同时,统治阶级也意识到这项运动对于军队有着极大的利好处,他们开始使用蹴鞠来训练士兵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对抗能力,并且统治阶级也专门针对蹴鞠制定了一套非常完善的体制系统。就这样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广下,蹴鞠在汉初便重新开始流传起来。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武帝)
热爱蹴鞠的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之一,刘彻在位期间西征匈奴,北御莽荒;同时他又大力鼓舞劳动人民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且在政治基调上他选择独尊儒术,为中华民族日后几千年的思想奠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基础。
汉代画像石上的蹴鞠图
这位雄才大略的伟大皇帝其实也是一位相当狂热的蹴鞠爱好者,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在闲暇之余也深深地爱上了蹴鞠这一项运动,他招聘了一大批蹴鞠高手在宫中专门辅导他学习蹴鞠,在日复一日的辛勤练习下汉武帝也成为了一名蹴鞠高手,他经常在宫中举办以斗鸡,蹴鞠为主要形式的鸡蹴之会。就这样,在皇帝的带领下,全国百姓对于蹴鞠的爱好越来越浓烈,蹴鞠在汉武帝统治阶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新一轮黑暗时代不过在东汉王朝灭亡之后,中华民族进入了一段长达369年的黑暗动乱时代,在这近400年的黑暗乱世之中中华民族受到了巨大的伤害,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裹体,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以及精神财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在这几百年间的乱世中蹴鞠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甚至有了灭亡的危险。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
在隋朝重获生机公元589年,隋朝军队灭亡南方的陈朝正式统一中国,中原地区终于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达300多年的天下乱世。隋文帝杨坚在统一中国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力发展几乎已经走到了崩溃边缘的中国农业基础,由于游牧民族始终缺乏对于农业基础的意识,中华民族在之前几百年间的农业基础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隋朝统一初期全国的农业能力甚至还比不上几百年前的东汉时期。
蹴鞠图
在将中国农业基础逐步稳定下来之后,为了让百姓对于这个新生的统一政权拥有更高的信任感以及依赖感,杨坚命令手下官员逐步恢复因为战乱而被迫取消的种种娱乐活动,其中便包括在五胡乱华以及南北朝时期几乎灭亡的蹴鞠运动。在隋朝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蹴鞠在隋朝重新获得了生机。
唐朝
大唐盛世的来临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蹴鞠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达到了自己历史中第一个高峰时期,那么下面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蹴鞠在其历史中的第二个高峰时期(我们甚至可以称为最高峰时期),这个时间段便是在隋朝之后的唐宋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
隋朝灭亡之后,唐朝逐步重新统一全国,唐高祖李渊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个开国皇帝了,尽管他成功解救无数百姓于乱世之中,不过在历史中更多的功劳似乎都归到了他的儿子李世民以及李建成身上。最终在玄武门之变后对于政治已经心灰意冷的李渊决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此继位登基,是为唐太宗。
八瓣蹴鞠
蹴鞠在唐代的制造工艺关于唐代蹴鞠运动的发展小编有必要专门开辟一个栏目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在中国历史中唐朝是第一个将蹴鞠的制造技术以及规则进行了全面改进的王朝。对于蹴鞠的制造唐朝有两大重要改进,第一项重要的改进就是把之前一直沿用的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了用八片尖皮缝合而成的球身。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蹴鞠的使用期一直比较短,其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因为蹴鞠的球壳仅仅只有两片皮缝合而成,在多人使用之下很容易就彻底散架了,而唐朝人将蹴鞠的制造由两片皮缝合改为八片皮缝合,尽管从制造成本来讲高了不少,但却有效保证了蹴鞠在使用中的稳固性,这种制造工艺也几乎流传到了清朝。
另外一大重要改进便是将蹴鞠之内的填充物从之前的毛发改为动物的尿泡,史书有云:“嘘气闭而吹之”。如此改进之后的蹴鞠球体更加轻盈同时又能够很轻易地踢得很高,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蹴鞠运动的可操作性也增加了蹴鞠运动的观赏性。
女子也在蹴鞠舞台上登台亮相
女子蹴鞠在历史上的首次登场在1890年,世界上第一个女子足球比赛成功举办,不少国家也将这一场比赛认为是女子足球的起源。不过小编不得不纠正这一个错误,其实女子足球早在1000多年前的中国唐朝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女子蹴鞠
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唐朝开始逐步发展起女子足球,上到皇帝朝臣下到平民百姓没有人不不会踢蹴鞠,也没有人不喜欢蹴鞠,蹴鞠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消遣无聊时光的最重要工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女子蹴鞠也应运而生。在唐朝首次将尿泡替代毛发成为了蹴鞠的填充物之后,不少达官显贵府中的小姐开始逐步接触这种更加轻盈的球类运动,不久后女子蹴鞠便成功传入宫中。
女子蹴鞠
有了统治阶级的带领,女子蹴鞠在民间也迅速火热起来,在唐朝甚至还有专门的女子蹴鞠比赛,并且朝令也颁布规定公开表示在正式比赛中不允许女子以及男子同场竞技,全面的规则以及系统的蹴鞠体系也让女子蹴鞠和男子蹴鞠一样在那个时代得到了非常全面的发展。
蹴鞠踢法在唐朝彻底完善毫无疑问,唐朝在各个领域对于中国历史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在蹴鞠的踢法上他们也制造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早在唐太宗时期历史上最为早期的蹴鞠踢法便成功出炉,数据形成了直接对抗,间接对抗以及白打三种形式,下面小编就一一来为大家介绍这三种形式。
直接对抗的踢法十分简洁明了同时也最类似于目前的现代足球,简而言之就是将人马分成两队进行比赛,双方谁得的分高谁就获得胜利;而间接对抗则有点类似于目前的点球大战,两方球员不会进行直接的身体对抗,双方人马各自站在球门的两边进行射门,哪一方能在相同的时间中射进更多的皮球则获得胜利;最后一种白打则有点像现在的花式足球,这种对抗模式更像一些展示足球技巧的表演秀,主要通过比谁能将皮球踢得更高或者谁能将皮球踢得更具有花样性来判断谁胜谁负。
诗圣杜甫对于蹴鞠也有过描写
关于唐代蹴鞠文化达到了多么繁盛的高度,不少诗人都有过诗句上精彩的描述。诗圣杜甫在他的传世名作《清明》中曾经这样描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钟无颜在他的名作《气球赋》中这样写道:“交争竞逐,驰突喧阗。或略地以丸走,乍凌空以月圆。”从钟无颜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代的蹴鞠运动中便已经出现了基本的传切配合以及盘带过人技术,其中乍凌空以月圆既有当今世界足坛倒钩破门的特色,又蕴含了一丝内马尔彩虹过人的精彩。
酷爱蹴鞠的唐朝皇帝们蹴鞠在唐朝的发展中不仅在民间走上了历史中的一个全新高峰,在唐朝各个统治者之间蹴鞠也拥有着不错的地位。下面小编就来列举一下那些酷爱蹴鞠运动的唐朝皇帝们。
李世民
蹴鞠在唐朝的重新兴盛便是来自于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李世民自然也成为了一名狂热的蹴鞠爱好者,尽管考虑到他“圣可汗”的尊贵地位,这位千古一帝并没有亲自登场踢过蹴鞠,不过在他统治期间李世民还是多次亲临蹴鞠比赛的现场进行观战;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蹴鞠在他统治时期也同样无比兴盛,唐明皇在天宝年间多次和杨贵妃一起观看蹴鞠比赛。
唐文宗李昂
到了唐文宗李昂统治时期,尽管唐朝的国力已经有了巨大的下滑,但蹴鞠运动在大唐王朝中的繁荣程度依旧只盛不衰。唐文宗在位时期唐朝有一位翰林承旨学士名叫王源中,有一次王源中在和自己兄弟玩蹴鞠时不慎被蹴鞠打中额头,额头上留下了一块非常明显的伤痕。后面唐文宗在召见王源中的时候也发现了他额头上这块伤痕,唐文宗遂询问到此事由来,王源中将他和兄弟一起踢蹴鞠的事情告诉文宗之后竟惹得文宗一阵唏嘘,唐文宗对王源中说道:“你们兄弟能经常在一起玩蹴鞠实在是让人羡慕啊,可惜朕虽然酷爱蹴鞠但却没有兄弟陪伴。”由此我们也可见唐文宗中对于蹴鞠这项运动十分的喜爱。
宋朝蹴鞠
宋代的蹴鞠到了宋朝,蹴鞠正式达到了它在历史的最高峰时期,在《文献通考》中对于当时宋代社会的蹴鞠体系有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宋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由此可见,蹴鞠在宋代的受欢迎程度依旧无比之高。
宋代蹴鞠外貌与现代足球已经极其相似
技术进一步严格的宋代蹴鞠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唐人将之前蹴鞠由两片尖皮构成的制作基础升级为八片尖皮构成,到了宋朝这一制造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宋人在大量的蹴鞠比赛中慢慢总结出了更加合理以及科学化的蹴鞠制造工艺,他们将蹴鞠的制造由八片尖皮进一步升级为“十二片香皮”。
宋人对于足球道具都有了详细规定
对于由十二片香皮所构成的蹴鞠制造工艺也有了比较体系的规定,在宋代制造书籍中有对于蹴鞠制造的明确规定:“密砌缝成,不露线脚”;同时朝廷对于球的重量也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要求:“正重12两”,即球的重量最多只能到达12两,对于重量的明确规定既有效保证了球员在场上比赛的安全性,也能够有效保证蹴鞠比赛更具有观赏性。同时宋人将蹴鞠的制造由外缝线改为了内缝线,采用内缝线制造出来的蹴鞠从外貌来看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足球了。
齐云社
历史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在现代足球的历史中,1857年英格兰的谢菲尔德地区成立的谢菲尔德联队被公认为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足球俱乐部,但其实早在中国的宋代便已经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有组织性的蹴鞠行会,这个影响足球发展进程的重要组织在两宋时期被称为“齐云社”,这其实就是足球俱乐部最早的雏形。
齐云社成员比赛
历史上最早的“足球替补”齐云社由一批热爱蹴鞠比赛且具有一定蹴鞠技巧的人所组成,他们闲暇无事之时便凑在一起玩蹴鞠,而如果碰到了大型蹴鞠比赛他们便以一个团队的身份出战,如果能够赢得奖金则所有人平分。在这种过程中,“足球替补”这一身份也在历史上第一次抛头露面。据史料记载,在一场蹴鞠比赛开始之前,齐云社的一名选手突然因为身体不适而无法上场比赛,这时候齐云社的不少人便提议临时从一些没有获得上场机会的人中选拔出一个来顶替生病者,这便是足球替补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宋太祖蹴鞠图》
酷爱蹴鞠的宋朝皇帝前面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几个热爱蹴鞠的唐朝皇帝,到了宋朝,统治阶级对于蹴鞠的热情依旧没有任何的衰减,包括宋太祖赵匡胤以及宋太宗赵光义在内的多位宋朝皇帝都十分喜爱蹴鞠。在宋朝正史《宋史·太宗本纪》中对于是宋朝皇室在工作闲暇之余玩蹴鞠消遣有了比较详尽的描述:“太平兴国五年,三月戊子,会亲王、宰相、淮海国王及从臣,蹴鞠大明殿。”上述词句描写了宋太宗赵光义在面见下属之后和臣子在议事的大明殿玩蹴鞠的场景。
高俅与宋徽宗
蹴鞠能力影响仕途有宋一朝,蹴鞠再也不仅仅只限于娱乐之时,蹴鞠运动甚至成为了政治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表现手段,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便是高俅依靠自己高超的蹴鞠技巧而飞黄腾达,高俅在其巅峰时期官至简国公,检校太保,他的全家大大小小十几个人都因为高俅而得到了大幅的升官。
元世祖忽必烈
蹴鞠在元朝的衰弱谁都无法想到,在经过两宋一日千里的发展之后,蹴鞠在元朝迅速走上了不可逆转的衰落之路。元朝统治者对于蹴鞠所采取的态度非常明确:明令禁止。不仅如此,蹴鞠开始从一种全民参与的竞技性运动变成了一种烟花柳巷中的取悦行为,在由萨都刺创作的著名元曲《妓女蹴鞠》就对于元朝时期蹴鞠行业衰弱有了非常明确的描述。
在《妓女蹴鞠》中,蹴鞠在元朝社会已经几乎销声匿迹(政府禁止),不过在烟花柳巷的妓院中却成为了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的好手段,妓女们为了吸引到达官贵人的青睐往往都会去练一段时间的蹴鞠,不过那时候的蹴鞠运动和唐宋相比已经完全变味,妓女们往往身着盛装华服在台上表演,以往轻装上阵,挥洒汗水的传统全部被抛之脑后。此时的蹴鞠在中国社会已经走上了不可逆转的衰落之路,并且大众对于蹴鞠的认识也慢慢充满了消极色彩,这项运动在中国社会越来越难被大众所接受了。
明太祖朱元璋
为子孙归化好一切的朱元璋赶跑元朝之后,一个全新的大一统王朝--明朝屹立于世界东方,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远见,最具有规划意识的皇帝之一。不过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疑心最重的皇帝之一,这两种复杂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于蹴鞠这项运动一定不会有什么好感。
文徵明(明)绘《蹴鞠图》
在朱元璋的思想中,他所制定好的政策系统已经完美无瑕,无懈可击,只要他的子孙后代老老实实按照他所制定的法则工作便可保大明万世无忧,所以在他个人的思想中他更希望国家成一个进行僵硬运转的机器:农民务农,商人经商,官员判案······一旦出现了僭越的案例便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在这样的统治思想中,蹴鞠在明朝连娱乐性质也慢慢失去,到了明朝中后期蹴鞠几乎已经消失在中国的民间社会了。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消亡于清朝清军入关之后,蹴鞠运动曾在顺治统治前期有过一小段时间的死灰复燃,不过顺治皇帝认为大批百姓聚集在一起踢蹴鞠绝对不仅仅只是娱乐那么简单,他认为很有可能是他们借着蹴鞠的名义聚众密谋造反,所以在不久后清世祖顺治皇帝便明令下属对于蹴鞠在民间要“严厉监察”。在朝廷的大力打压之下,好不容易重建了一丝曙光的蹴鞠又转为了地下活动,百姓们如果想踢一场蹴鞠比赛都要小心翼翼。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不过到了乾隆年间,统治者连给百姓们小心翼翼踢场蹴鞠比赛的机会也不给了,十全老人乾隆帝十分明确的彻底禁止了这一项运动,并且为了防止百姓在暗地里偷偷摸摸玩蹴鞠,他还在全国各地都成立了一只专门监察蹴鞠运动的监察队,只要使用蹴鞠一律按做谋反处理。在如此高压的限制之下蹴鞠运动正式在中国走上了消亡,这项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运动彻底死去。